医教协同 共谋新篇|川北医学院与成都新华医院携手开启医教研深度融合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1-22 来自:本站
发布时间:2023-06-30 本文来源: 新华医院
夏日来袭
气温较高
食物极易腐烂变质
加上人体消化系统
因处于新的适应阶段
而出现胃肠不适
使这个时期成为
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素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可分为感染性疾病或中毒性疾病。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
食源性疾病的分类?
按照致病因素不同,我们常常把食源性疾病分为以下几类:
1、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如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多见食用不新鲜的海鲜、熟食等食品后感染。
2、病毒性食源性疾病:如食用被污染的水生贝类如毛蚶等而感染的甲型肝炎。
3、食源性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猪带绦虫,多见食用未煮熟的、含有寄生虫的猪肉或牛肉。
4、化学性食物中毒:如砷、铅、汞等化合物;农药如有机磷、有机氯、砷制剂等;兽药,如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等;工业用有毒物质,如甲醇、甲醛等。
5、真菌性食物中毒:如黄曲霉毒素,主要是谷物、油料或植物储存过程中生霉。发霉的花生、玉米、大米、小麦、大豆、小米和黑斑白薯是引起真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
6、动物性食物中毒:如河豚鱼中毒。
7、植物性食物中毒:如四季豆中毒、毒蘑菇中毒。
8、其它或原因不明的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
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可伴有发热、头晕头痛。但有些食源性疾病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脏器损害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预防食源性疾病,远离“病从口入”,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食品安全的建议给出了五点建议:
1.保持洁净
拿食品前要洗手、准备食品期间经常还要洗手、便后洗手。
清洗和消毒用于准备食品的所有场所和设备。
避免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外出就餐选择正规餐饮,不到无证小店或街边小摊就餐。
2.生熟分开
生的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
处理生的食物要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
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
3.煮透食物
食物要热透、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食品)。
汤、煲等食物要煮开以确保达到70℃。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4.在安全温度下储存食品
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
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
熟食在食用前应保持滚烫的温度(60℃以上)。
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长时间化冻(可使用冰箱冷藏格化冻或者使用微波炉等)。
5.利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食用安全的水或进行处理。
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
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例如经过低热消毒的牛奶)。
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尤其如果要生食)。
不吃超过保鲜期的食物。
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如若不小心
诱发了食源性疾病
建议尽可能留取食物样本
立即送往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