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是什么引起的原因是怎么回事|10大高血压认识误区,你了解多少?
发布时间:2023-04-18 来自:本站
发布时间:2023-04-18 本文来源: 新华医院
骨质疏松症是体检中最常见的异常,也是日常最常见的、多发的骨骼疾病。目前,骨质疏松发病率位居老年疾病第三位,仅次于糖尿病和老年痴呆。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严重地威胁着中、老年人, 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的身体健康, 由此引起的骨折等并发症, 除了给患者本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外, 对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生活负担。
01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 代谢性骨病。
骨质疏松的分类
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的往往病因不够明确。继发性骨质疏松病因明确,常因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亢、甲旁亢等)引起,也可因药物作用(如激素等)影响到骨代谢引发。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是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 发生的生理性退行性病变, 约占所有骨质疏松症的90%以上。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
老年骨质疏松症: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 多半有家族遗传病史, 女性多于男性。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02
骨质疏松常见症状
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称为“寂静的疾病”。常在患者骨折或检测骨密度时才发现。而骨质疏松症的典型临床症状为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
周身疼痛
周身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的最常见的、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部疼痛多见,也可出现全身骨痛。疼痛多为弥散性,没有固定的痛点。初期是在活动时出现,其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可能伴有肌肉痉挛甚至活动受限,行走能力下降。
身长缩短、驼背
在无声无息中身高缩短, 或者驼背等脊柱畸形,是继腰背痛后出现的重要临床体征之一, 有时身高缩短5-20 厘米不等。因此骨质疏松症常被称为“ 静悄悄的疾病”。
严重的腰椎的压缩骨折,也会牵连到腹部脏器,出现便秘、腹胀等,甚至影响心肺功能。
骨折
即脆性骨折,在轻微外伤或日常活动时容易出现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重的后果,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甚至缩短寿命。好发于胸腰椎,其次为髋部、前臂远端、其他部位如肋骨、跖骨、骨盆等部位。骨折发生后,再次骨折的几率明显提升。
呼吸障碍
严重骨质疏松症所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常常导致脊柱后凸、胸廓畸形, 胸腔容量明显下降, 有时可引起多个脏器的功能变化, 其中呼吸系统的表现尤为突出。
03
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由于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因素与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疾病、药物等。具体如下:
年龄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老年人,无论男性、女性都可能患 骨质疏松症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18),建议对于≥65 岁女性以及 < 65 岁绝经后女性伴骨质疏松高风险和≥70 岁男性,进行骨质疏松症筛查。专家提醒骨质疏松预防大于治疗,40岁后应注重骨密度检测筛查。
女性绝经
青春期是骨量快速增长的时期, 到达30岁左右达到峰值骨量, 绝经后女性骨量快速下降。女性绝经后第一个10 年骨丢失最严重, 尤其在绝经后头3-5年中骨量丢失更快。因此, 在快速增长时期和绝经前后应该适当干预骨量变化。
脆性骨折家族史
家族史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一大重要信号。如果家族中有骨质病史、姿势不良、身高缩短等问题,那么你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就相对更大。
专家建议,弄清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骨质疏松症,如实将家族史告诉医生,以便正确预测骨松危险。
不健康生活方式
包括体力活动少、吸烟、过量饮酒、日照减少、营养不良等。
影响骨代谢的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腹泻、吸收不良、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卒中和慢性心、肺、肾疾病等。
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肿瘤化疗药物和过量甲状腺激素等。
04
骨质疏松症早期筛查
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依据:测量骨密度数值下降及/或低能量外伤后出现的骨折(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症的实验室检查作为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益补充。
凡存在骨质疏松症家族史、骨质疏松症脆性骨折史、消瘦、闭经、绝经、慢性疾病、长期营养不良、长期卧床或长期服用致骨质丢失药物者均建议进行骨密度筛查。
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是直接对骨的量化指标,常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和评定治疗效果。
辅助检查
检测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维生素D3等以及血、尿中有关矿物质含量与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以评价骨代谢状况。如以上检查结果异常,需转诊做进一步检查及鉴别诊断。
05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合理配膳、均衡营养,戒烟、限酒等
对人体来说,钙是很重要的元素。我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800mg(元素钙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因此,老人应多吃钙和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蔬菜、鱼类、蛋类、豆腐、菌菇、燕麦等。其中牛奶的钙含量最高,每100克鲜奶含120毫克钙。因此,建议老人平时多喝牛奶。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时,应避免食用含磷酸盐或草酸丰富的食物,以免影响钙吸收。坚持低盐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促进钙的吸收。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
有规律的负重运动
有规律的负重运动可以增加骨量储备,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程度。老人可做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以增强肌肉记忆、调整平衡能力和防止跌倒。需要提醒的是,老人在运动时要注意安全,小心滑倒或摔倒。
常晒太阳
维生素D除了来源于食物,还需要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合成。一般将面部及双臂皮肤暴露照射15~30分钟,每周两次,即能满足维生素D合成的需要。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照射效果;但亦需注意避免在猛烈的阳光下照射。
防止摔倒
由于跌倒常造成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因跌倒造成股骨颈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一年内死亡率高达20%。所以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该提高防护意识,家庭走道保持通畅,保持地面干燥,卫生间安装夜灯、安全扶手,铺设防滑垫。老人行走时可使用拐杖或助行器。
定期筛查
早诊断、早治疗,定期骨密度检查早诊断,防止或延缓其发展为骨质疏松症。
综上所述,虽然骨质疏松不能治愈但可以预防。专家提醒40岁后应注重骨密度检测筛查,早发现、早预防。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进行早期骨质疏松筛查防治,可降低骨质疏松及骨折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