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时间:8:00-16:30 |可视有感腐败作风监督投诉电话:18280112523

24小时咨询热线

028-60212019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益事业

365公里长途救援深度检验“医疗对口帮扶”

发布时间:2022-06-14 本文来源: 新华医院

分享到:

2020年8月18日,受暴雨影响,四川首次启动一级防汛应急响应。与此同时,甘孜州发布洪水黄色预警,丹巴县、康定市多个水文站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此外强降水还可能引发泥石流、滑坡崩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

  人们不会忘记今年“丹巴6.17泥石流”。

  2020年6月17日,受强降雨影响丹巴就曾爆发泥石流,疯狂的泥石流打破了美人谷的宁静。丹巴县即启动应急三级响应,组织应急抢险、医疗救援等200余人的救援力量奔赴灾区。

  19日,成都新华医院派驻丹巴县半扇门镇卫生院帮扶的医生立即向成都发出驰援请求……21日,成都新华医院“党员医疗救援队”紧急从成都出发,携急救物资冒雨驰援。

  成都到丹巴,最短线路约365公里,行车时间5-6小时,而“党员医疗救援队”此次长途驰援用了11个小时。

应对突发肩并肩

帮扶医生紧急时分“传帮带”

  “这次灾情发生前一周就下了很长一段时间暴雨,电站大坝那边的水浑浊得吓人……”说起当时的情景,新华医院派驻丹巴县半扇门镇卫生院的帮扶医生张焱惊魂未定。“16日深夜12点又开始下雨了,大得出奇。可能是因为海拔高,打雷闪电都显得更加靠近,比成都夏天的暴雨冷酷多了……”

  当夜,半扇门镇卫生院院长杨星和张焱一夜无眠,次日凌晨3点他们接到救援通知。杨星高喊集合,几分钟后所有男性出发,奔向灾情发生地。而留守的张焱和女同事们则推测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随即展开抢救物资准备。

  凌晨8时10分,第一批伤者送到,哭的哭,懵的懵,气氛骤然紧张。张焱救援的第一个伤者叫李秀芬,63岁,左足外伤。清创,缝合,安慰……和所有伤者一样,在张焱的安慰下李秀芬恐惧、紧张、焦虑的情绪渐渐平复。

  “2014年我入职新华医院,有4年的急诊经验,所以在应急抢救时得心应手……”张焱说,前不久她给“传帮带”的签约医护人员授课,正好讲到了清创缝合,以及如何上药换药,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徒弟们用上了。


7.jpg


(张焱正在处置受灾伤病员)


  刘志珍是张焱“师带徒”中的一位,她们携手争分夺秒,及时处置了一个又一个伤者,并准确记录伤员情况:受洪水袭击,大部分伤病员因呛水、外伤,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第一天共接回两批患者共11人,与平时的伤病员不同的是,此次伤病员最大的共同点是受到惊吓,有的痛哭流涕,有的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沉默不语……

  此间,成都新华医院派驻到半扇门镇卫生院的中医科主任周晓梅已经病了3天,可她依然带病坚持在泥石流灾害导致形成的堰塞湖边进行现场急救。在送走一批又一批的伤员后,她只能安排人将更多的伤员送往镇卫生院。因为奔赴现场太急手机没有充电,远在成都的母亲不断的拨打她的手机号,而听到声音只是“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紧急驰援心连心

党员医疗队冒雨挺进半扇门

  6月19日,张焱在处置患者时发现,有些药品不足需要及时补充。而半扇门地处高原,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很多群众因受到灾情惊吓,造成基础疾病控制不稳定,因此在治疗他们伤痛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基础疾病治疗的延续性。为此,张焱在新华医院企业微信群里及时报告了这一情况;半扇门卫生院杨星院长也向关切灾情的新华医院领导通报了半扇门实时情况:断水、断电,唯一通往丹巴县城的公路也被洪水冲断……

  灾情就是指令。新华医院党委一班人立即召开碰头会,党委书记包勇,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波,党委委员、副院长吴乔等一致讨论决定,立即采购相关急救药品、发电机,组织精干医疗人员,驰援半扇门!

  随即,由党委委员、院长助理王斌带队,医务部部长李洪军,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宋树权,呼吸内科医师文才,护士汪玉萍等一行7人组成的党员医疗队,整装待发。而王斌、宋树权两位医生都曾派驻丹巴,此番驰援可谓重回第二故乡。

  21日清晨,成都下起暴雨,仿佛要考验这支党员医疗队的决心和勇气。而来自丹巴方面的消息表明,被洪水冲断、泥石流阻断的公路正在抢修,驰援半扇门只能取道小金。


8.jpg


(党员医疗队奔赴丹巴县路途)


  明知路途艰险,但7位党员没有一个人退缩。“一定要尽快赶到半扇门,那里的群众需要你们!”带着杨波院长的千叮咛万嘱咐,医疗队冒雨出发了!

  一路疾驰,一路颠簸,绕道夹金山,当天天黑时分,医疗队到达小金县城。此时前方传来消息:持续暴雨,半扇门镇阿娘沟一处堤坝垮塌,洪水漫向半扇门,当地群众正在搬运石头堵缺口……

  当夜,医疗队只得驻扎小金县城,恰遇一辆刚刚从半扇门镇撤退出来的无人机卫星通信车。经向他们打听,垮塌的堤坝缺口在当天晚上就应该可以堵住,通往半扇门的道路泥泞,山上不时有落石滚下,多处被冲毁的路段正在抢修,目前道路单边放行,小心前往。

义诊防疫手把手

驰援医疗队以责任疗愈惊恐的心

  23日一早,医疗队夜宿小金县城稍作停留后,再次向半扇门进发。一路经过数处抢修路段,尽管只有40公里之遥,汽车却在泥泞中行进了3个多小时才抵达半扇门镇。上午10时许,医疗队抵达半扇门卫生院,杨星院长和派驻医生张焱等人,已经等候在此。

  看见成都医疗队驰援到来,杨星和卫生院医护人员热情地迎了过来。卫生院的医生们发现宋树权也随队到来,更是热情爆发,纷纷相拥致意。因为半年前,宋树权就是在这里帮扶的“传帮带”老师。大家合力卸下救援物资,就立马到病房探视在灾情中受伤的重症患者。经过王斌联合驰援医生的一番诊断、处理,确定患者伤情处理规范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关州村灾民集中安置点。


9.jpg


(党员医疗队与卫生镇医生合力卸下救援物质)


  这个集中安置点设在关州村村委会办公地,帐篷6顶,安置着一百多位灾民。听闻成都医生驰援而来,村民早已自发摆放好简易诊疗台。测量血压、望闻问切、伤势复查、包扎换药……王斌、宋树权、文才、汪玉萍忙碌地诊疗时,还现场手把手教学,对半扇门卫生院的医生护士进行指导:这个部位的伤口该怎么包扎;这种情况需要考虑哪些并发症;有些伤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因灾情和惊吓造成基础疾病控制不稳定,在处治他们伤痛的同时需要兼顾治疗基础疾病,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抚慰……


10.jpg


(宋树权在义诊现场处置伤病员)


  处理好关州村灾民的伤情病情,依依不舍告别时已经时近午饭时分,但医疗队来不及进餐,又匆匆赶往下一个灾民集中安置点半扇门村。直至下午1点过,驰援的医疗队才一一处置好在灾情中受伤的患者。随后,他们又赶往受灾严重的村庄,指导卫生院展开防疫消杀。

帮的是技能扶的是民心

一袋土豆饱含几多真情

  在集中安置点诊疗现场,几个细节令人触动:帮扶医生看的是病,治的是心,开的是药,留下的是真情,健康的是一方百姓。

  触动场景A:当王斌教授在关州村集中安置点处置一位伤者的伤口时,张焱医生带着“传帮带”的徒弟刘志珍仔细观摩,王斌亲自指导刘志珍实战操作:这种情况的伤口该怎么清创、怎么缝合、怎么上药、怎么包扎……刘志珍按照王斌教授的指导处理完毕后,只见她立即掏出笔记本,快速记录下每一个步骤的处理要点,她说:“向专家学习的机会难得,又是在这样一个紧急状况下的应急处置,学习机会就更难得。”


11.jpg


(王斌教授带教刘志珍处理伤员)


  触动场景B:在医疗队到达半扇门卫生院时,一对老年夫妇发现,眼前驰援而来的人正是当初为他们看过病的王斌教授,异常惊喜!老年夫妇拉住王斌的手,医患双方久久沉浸在过往的时光,就像老友久别重逢。


12.jpg


(王斌教授与治愈患者相见)


  触动场景C:宋树权是新华医院上一批派驻半扇门镇卫生院帮扶的医生,时隔半年,当他驰援再次来到当地诊疗时,杨星院长依然谦逊地叫他宋老师。诊疗时,宋树权每一次问诊,杨星都仔细地记着笔记。而宋树权也不愧老师之名,患者为什么出现如此症状,他又为什么这样处理,都给杨星做出分析,他说这叫辨证施治。


13.jpg


(宋树权带教卫生院院长杨星及护士)


  触动场景D:傍晚时分,医疗队结束一天的诊疗就要回返时,医患关系令人动情的一幕再次上演,一位村民提着一袋当地红心土豆赶来,边跑边向宋树权打着招呼。原来,他是宋树权医生曾经治愈过的一位患者,为了表达感激,专门从家里装了一袋宋医生当初最爱吃的土豆来送行。而宋树权医生此行“收获颇丰”,不仅有患者送的土豆,还有徒弟送的当地特产麻油、野菜,更有一个个依依惜别的拥抱……